提到血肌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尿毒症,确实这两者有着“亲密关系”。血肌酐是衡量尿毒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应肾病的“危险信号”,但一直被诟病的是血肌酐升高往往与肾病发生“不同步”,当肾功能受损过半时,血肌酐才有明显升高,往往可能导致耽误病情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不少肾友也是把肌酐的高低作为判断自己离尿毒症远近的“标尺”,治疗也往往围绕降肌酐来进行,却忽视了其他更关键的指标。
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延缓肾功能的发展,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血肌酐升高代表的是患者体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进一步反应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来越差,因此单纯降低肌酐指标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避免更多肾小球等肾脏细胞的损坏,尽量保住剩余肾功能,发挥价值。
保护好肾小球滤过率,除了降肌酐,这2点非常关键:
抑制肾脏内炎症发,预防感染
慢性肾病早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肾脏发生免疫炎症反应,肾脏内各组织及细胞,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继而导致潜血、蛋白尿等症状的发生。其中蛋白尿对肾功能具有反作用,蛋白的漏出本身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出,漏出的越多过滤膜孔隙越大,肾小球受损就越严重,因此在抑制炎症过程中,也必须重视蛋白尿的治疗。
抑制肾脏炎症,除了要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还有两点也要做好,一防感染。感染会让炎症卷土重来,不得不防,比如感冒、牙周炎、肾结石等都会造成肾脏免疫炎症加重。对于感冒可以每年10月份提前打预防疫苗,其他类感染应该注意定期体检,日常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二饮食清淡点。摄入太多高油、高盐、高蛋白食物,不仅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还会造成肾脏富营养化,从而加重免疫炎症反应。肾友要严格遵守低盐、优质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饮食,对肾脏恢复更有利。
改善肾脏血流情况,缓解缺血缺氧状态
肾脏是个血流情况非常充盈的器官,一旦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就会出现纤维化、硬化。而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组织、细胞的损害,无疑会导致肾脏血流不通,血氧饱和度不够,加速肾衰竭。
要改善血流情况,一方面是注意控制影响造成血流减缓的因素,比如肾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会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加重肾血流异常的情况。预防“三高”这三兄弟,一是定期测量,二一旦发现及时服用药物治疗,三饮食做好管理,低盐、低脂、低糖。二方面是加速毒素的代谢。肾脏过滤能力下降后,大量毒素会蓄积导致血流减缓,要加速毒素排除,除了修复部分受损肾小球细胞,还要加速身体本身的代谢。可以通过中医疗法如督灸、药浴、足浴有助于疏通经络活血,也可以辅助口服中药。
肾病治疗应该遵循综合全面的治疗的理念,才更有助于保护好肾功能,不论是降肌酐、降蛋白都是治疗肾病的重要部分,不唯指标是从,也不轻易忽视。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