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一个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外来物质进入身体从而造成伤害。所以,能够穿透皮肤的都是非常微小的分子。
正因如此,化妆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成分在皮肤的通过率。针对这一难题,从年开始,已有超过篇关于纳米粒透皮吸收的科研文献。其研究成果表明纳米包裹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成分透皮吸收2-10倍。
数据来源:Pubmed关键词:nanoparticlesandtransdermal超分子纳米包裹技术
萱嘉生物专注超分子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由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运用超分子纳米包裹技术,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裹进入经过设计的运载工具,包括纳米乳、纳米脂质体和离子液体纳米溶液等。
*纳米脂质体
具有特殊结构的两亲分子在溶液中形成封闭膜的球状组装体,粒径为10~nm。国外化妆品NanoRepair、NanoLipid、NanoVital系列产品即采用该类纳米载体技术开发。
*纳米脂肪乳
由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相组成,粒径为10~nm。适合应用于化妆品精华液、水凝胶类配方中,全球已有多款含纳米脂肪乳的化妆品上市。
*离子液体纳米溶液
萱嘉生物自主研发的离子液体纳米乳包裹技术。粒径为10~nm。相比于脂质体,脂肪乳等纳米产品,离子液体纳米乳还具有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易产业化等优势。
其研发的纳米粒是柔性可变形性,通过自发变形后,进入肌肤间隙,使有效成分能穿透肌肤,提高了难溶性活性成分的溶解度,促进活性成分透皮吸收,显著提高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高油含量产品、水难溶性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可显著提高难溶性活性成分的水溶解度
*促进活性成分透皮吸收,将活性成分递送到起效部位
*提高活性成分稳定性,降低活性成分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
以油养肤
“以油养肤”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会在身上涂抹动植物油膏,用油养护肌肤。在近代,以矿脂(又名:凡士林)及蛤蜊油为代表的护肤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其原理要从皮肤结构讲起,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表皮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
表皮层也细分为五层,最外层是角质层,而角质层的表面有一层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角质层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及汗腺分泌的汗液等融合而形成的一层膜,称为皮脂膜。
皮脂膜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其脂质部分有效滋润皮肤,让皮肤保持水润光滑,其PH值呈弱酸性,对碱性物质对皮肤的侵害起缓冲作用。并且皮脂膜中的一些游离脂肪酸能够抑制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对皮肤有自我净化作用。
“以油养肤”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补充和强化皮脂膜。
油含量产品的“难题”
市面上不少知名品牌化妆品都含油脂成分,不同形态的油脂成分在产品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整个配方的保湿性、修复性、肤感等问题。但油含量产品也有物性问题与使用难题。
物性问题:
*功效成分的纯油在使用中油腻感强,肤感不佳
*部分油或者活性成分的稳定性较差,对光、热不稳定,或易氧化变色,影响使用
使用难题:
*粒径大于0nm,是微米,不是真正的纳米粒
*不稳定,放置过程中粒径增大,乃至分层
*活性成分含量低,权当“概念性添加”
迎难而上,提升效果
易溶
解决功效成分在水中难溶解和对光、热不稳定等难题,在配方中稳定不易变色,提高溶解度2-倍。
促渗
透皮吸收能力强,能打开皮肤通道促进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角质层进入皮肤深层组织,透皮吸收提高2-5倍。
增效
显著提高皮肤滞留率,活性成分长时间在皮肤发挥功效,有效降低皮肤的刺激性。
适用产品
*各种精油
比如橄榄油、山茶油、鳄鱼油、霍霍巴油等。
*各种水不溶活性成分
比如维生素A、苯乙基间苯二酚、光甘草定、虾青素等。
产品性能检测
(原料)粒径稳定性结果
10%霍霍巴油纳米乳30%霍霍巴油纳米乳(精华液配方)粒径稳定性结果
10%霍霍巴油纳米乳(-1-3)30%霍霍巴油纳米乳(-1-4)经测试,作为原料或产品配方,放置在4°C至45℃环境下
测试结果显示:粒径稳定。
提高的透皮吸收效率
纳米乳透皮效果是乳膏
十倍以上
光甘草定纳米溶液透皮效果是光甘草定乳膏
三倍以上
提高活性成分的溶解度
未包裹与包裹后溶解度对照
显著提升
产品保湿效果对比
纳米包裹产品(红色线)对比市面竞品
保湿功效显著
超分子纳米包裹产品优势
油纳米包裹产品优势
含油量高:可高达30%,可作为水剂配方直接使用,用量不受限制
性能优秀:保湿效果显著高于市售产品,显著提高活性成分透皮吸收和延长滞留
表面活性剂纯天然:大豆磷脂做表面活性剂,与皮肤生理相容,可食用
表面活性剂用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大约是油用量的1/10
水难溶性API纳米包裹产品优势
透皮性能优秀:显著提高活性成分透皮吸收3-10倍
溶解度高:高达10%,可作为水剂配方直接使用
稳定性高: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降解速度
功效显著:美白、抗皱功效显著
配方建议
适用品类:可加入到精华水,护肤乳、营养水、保湿水、沐浴乳、霜、膏等产品中#化妆品#
PH范围:5.0-9.0。PH在6-8之间最适宜,过高和过低的PH会降低纳米粒的表面电位
增加粘度:可适当增加系统粘度以降低纳米颗粒的运动
离子型成分不兼容:共用会降低纳米颗粒的表面电位,使纳米粒之间的排斥力降低,导致聚集分层
最后添加:添加温度不高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