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都知道,高血糖人群需要自主的对摄入的糖分进行规避,避免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患得各类并发症的概率。也正因为如此,制定高血糖患者的额食谱,一直都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有些食物可能本质上是相同的,或许只是改变了烹饪方法,引起血糖升高的轻重程度就会有天差地别。
今年61岁的刘老汉,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医院里血糖紧急稳定下来,他仍然在纳闷:
“大家吃的都是米,为啥自己的血糖突然失控了?”
经过医生详细的了解,刘老汉高血糖的症状由来已久,并且他自己也了解血糖升高的危害性,平时吃饭和饮食都要经过健康角度的仔细挑选。
刘老汉自己也知道,米饭因为消化性和糖分的性质,在肠胃中消化的比较慢,不容易升血糖。于是他在一天晚上,想把吃剩的米饭煮成米粥吃掉,避免浪费。谁知这一吃就出了事:血糖从5.96飙升到了25.6,也正因为如此,刘医院进行紧急调理。
同样是吃米,为啥吃米饭不升血糖,吃米粥血糖上升那么高?
其实就如我开头所提到的,很多食物虽然食性相差不多,但是烹饪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其作用于血糖的程度发生改变。
刘老汉血糖失控的原因也大抵如此。
对于米饭本身来说,其中含有的淀粉和多糖成分结构比较稳定,再进入肠胃以后并不会很快的消化,这就意味着身体可以慢慢的对自身血糖进行调节,保证其正常的水平。
但对于米粥来说,因为长时间的熬煮,其中的淀粉和多糖结构也被散开,形成了更容易吸收的糊性淀粉和单糖类物质。如果高血糖患者一次性吃太多,就意味着大量的糖分会从肠道被血液所吸收,形成血糖。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突然上升,自然血糖失控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事后,刘老汉回忆道,当时因为临时有事脱身,米粥在锅里用小火熬煮了很长时间,米粒都煮花了,虽然味道更加香甜,但是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的隐患,还是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这里也提醒和老汉一样血糖偏高的朋友,日常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是饮食的种类,烹饪的方法也要健康合理才行。
不仅仅是米饭,很多其他的食物,如果经过不同的烹煮,对于高血糖朋友的影响同样也是明显存在的,医生下文为您列举几种。
还有哪些食物改变烹饪方法,容易升血糖?
①番茄——番茄酱
我们都知道,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不仅对血糖的影响几乎没有,还能帮助我们调节身体的营养均衡,预防各种血液异常症状。
但是,如果番茄经过加工,变成了番茄酱,对于血糖的影响就很高了。不仅仅是其中食品添加剂诱导的原因。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番茄再被做成番茄酱以后,因为浓缩的缘故,其中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会急剧升高。一勺番茄酱中,大约有7g的碳水化合物。这是非常不利于高血糖患者控制血糖的,还请大家能够注意。
②鱼肉——鱼罐头
鱼肉属于白肉的一种,其中含有的全面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是我们预防代谢病的好帮手。经常吃鱼肉,例如冠心病,血糖代谢病,高血压等,都能得到非常不错的预防和改善。
但是鱼罐头却不同,因为罐头食品加工的缘故,一份鱼罐头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分量大约为54g,是普通鱼肉的很多倍。如果这些碳水化合物被高血糖患者吸收,自然也会提高血糖失控的概率。因此,并不是说鱼罐头不能吃,吃的话一定要限量,不能无节制的摄入,还请大家了解清楚。
顺带一提,鱼罐头等罐头食物中,含钠量同样也不低,高血压等疾病隐患风险概率也会提高,为了您的身体健康,仍然建议尽量少吃为妙。
③玉米——甜玉米
玉米属于非常典型的粗粮之一,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磷等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消化系统加速蠕动,增加自身肠胃的健康度。普通的玉米以及碾碎的玉米面,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少,非常适合血糖偏高的人士食用。
但是现如今,市面上会出现一种在糖水中烹制,亦或是种植时经过糖分和淀粉特化后的玉米品种,我们将其统称为甜玉米。顾名思义,甜玉米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自然也是十分高的。明显不契合高血糖人群。这就是烹饪方法以及食物种类改变可能给高血糖患者饮食所带来的变化,还请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
不仅如此,高血糖的朋友想要保证血糖的稳定,不仅仅需要从饮食上进行规制,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作息态度也要保证。
想要稳定自身血糖,高血糖人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首先,一定要保证合理的运动量。
甚至说,运动对于高血糖人群,比饮食要更加重要,因为糖分在我们身体里会储存成糖原,如果我们不注重运动,在胰腺,肌肉,肝脏中储存的糖原越来越多,自然也会更大程度的增加血糖失控的隐患。
而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健康的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慢跑,快走,太极等等。但也不要运动过度,以免造成肌肉和身体健康的损耗。
另外。高血糖的朋友日常睡眠一定要足够。我们身体里的糖分是要通过胰腺等器官代谢的,这些器官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充分发挥其自愈能力,降低其磨损和工作效率下降的隐患。器官健康,血糖自然也就能保持的更稳定。
结语:有些时候,高血糖的朋友控制病情,不一定只是拘泥于食物的种类,食物的烹饪方法疏忽仍然存在,需要多多警惕,不要重蹈刘老汉的覆辙。另外在生活中的一些降糖方法也要多多留意。才能更好地为病情稳定起到推动的作用。